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玩具正文

风筝的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08 浏览次数:110
  2001年,美国人莫琳·克莱门斯提出了古埃及人利用风筝搬运大块石料修建了金字塔的假想。工程地质学家科林·里德随即提出了质疑:“克莱门斯假想的最大问题,就是古埃及的史料中从未提及风筝。”而“根据古文献记载,公元前1250年,中国人曾经用风筝传递信息或向敌人投掷燃烧物。”
  
  公元2001年,美国软件顾问莫琳·克莱门斯在翻阅有关古埃及建筑物的书籍时,发现了一幅图画,上面的人手握绳子一样的东西,通过机械装置和空中的鸟状物相连。她推断鸟状物可能是巨大的风筝,人们正在用它提升重物,并由此提出了古埃及人利用风筝搬运大块石料修建了金字塔的假想。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莫尔塔扎·加里卜教授和他的学生将这个假想投入了实验。实验在美国加里福尼亚的一个小山脚下进行,将要提起的石条重达3.4吨。他们在平卧的石条一端上方装配了脚手架,脚手架的底部和顶端分别安装了滑轮,加上一只40平方米的长方形尼龙“翼伞”式风筝。实验开始后,石条很快被笔直地提了起来,整个过程仅用了40秒钟,实验获得了成功。
  
  然而,曾经参与埃及吉萨高原测绘的美国工程地质学家科林·里德却表示质疑:“克莱门斯假想的最大问题,就是古埃及的史料中从未提及风筝。”但她强调:“根据古文献记载,公元前1250年,中国人曾经用风筝传递信息或向敌人投掷燃烧物。”
  
  那么,中国最早的风筝究竟出现在什么时间、又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1977年,在湖北随县发现了战国曾侯乙墓,从这里出土的青铜编钟轰动了世界。而墓中漆箱盖上有一幅图,画面上,一个人站在两棵树中间,手持弓箭,从树上射下一只大鸟。这是“弋射图”,反映了一种古老的狩猎方式,通俗地讲,弋射就是用绑着线绳的箭射击飞鸟。
  
  山东大学的刘敦愿教授,1990年看到一幅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青铜器上拓制的“弋射图”时,突发灵感,认为这个也有可能就是风筝的起源。
  
  从曾侯乙墓的发掘情况看,“弋射图”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刘敦愿提出假想依据的弋射图却是汉代的。因此,如果把“弋射”看成风筝的雏形,风筝出现的时间就不应该是汉代,而是更早的战国时期。
  
  那么,刘敦愿究竟依据什么认定“弋射”就是风筝的雏形呢?
  
  在他看来,弋射和放风筝,都是由线绳牵引物体在空中飞行,情形相近,于是提出了相关的假想。可惜他在1996年就去世了,留下的文字没有详细论述,因此我们无从查考他的假想。而且,除了青铜器拓片和漆画以外,很难找到佐证这一假想的更多资料。
  
  1988年,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代表团齐聚山东潍坊,举办盛大的世界风筝会。代表们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法国迪埃普、美国西雅图、中国潍坊等城市中推选出惟一的“世界风筝都”。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